您所在的位置: 易搜刀具网 > 行业动态 > VDW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VDW新闻发布会在上海召开

发布时间:2018-04-11 09:41:48来源:网络类型:行业动态
关键词:
导读:
2018年4月10日,VDW新闻发布会在上海CCMT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期间召开。德国法兰克福VDW(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商业和统计部负责人Gerhard Hein先生在发布会上发言并担任主持

2018年4月10日,VDW新闻发布会在上海CCMT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期间召开。德国法兰克福VDW(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商业和统计部负责人Gerhard Hein先生在发布会上发言并担任主持。

Gerhard Hein先生首先向与会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并祝贺本次2018年中国数控机床展览会成功举办。他表示:“德国机床制造商协会VDW支持德国官方参展CCMT,CCMT展会对中国市场的重要程度与北京CIMT(中国国际机床展览会)不相上下。我们很高兴各位接受邀请,有意了解此次德国展团的布展情况以及在中国活跃经营的德国公司。”

据介绍,本届CCMT展会,共有150家德国公司参展,比上一届展会增加了25%。部分公司通过官方联合展团形式参展(德国展馆),由德国联邦政府经济事务和能源部(BMWi)提供支持;有些则自主参展(德国集团)或直接向中国主办机构登记。据统计,德国公司的参展净展览面积约为6000平方米,比上届展会增加了近40%,是CCMT上最大的外国参展商团队。这表明了德国机床制造商对中国的郑重承诺——中国是德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这些德国公司认为,他们的角色不仅仅是供应商,更是中国工业体系进行扩张和现代化的合作伙伴,即使在业务发展不太顺利的时候也是如此。

2017年中国投资倾向较高,2018年前景看好

2017年,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大幅提升了16%,达到21.8亿欧元。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尤其是工业体系经过恢复期,在通信技术、汽车制造和多种专业设备等用户行业的推动下显著发展。2017年,中国机床消费量提高了6%,进口增长了14%。以人民币计算的话,其增长额相当于分别达到9%和18%。因此,这一关键市场仍是德国制造商最重要的销售区域。对于持续开展现代化的中国工业体系来说,高科技机械必不可少。

就较为精密的机床而言,2017年约有四分之一来自德国进口。德国制造商为中国提供了广泛的技术组合。其中,需求显著增长的主要类别包括加工中心、磨削技术(磨床)、齿轮切削机床和车床。

与此同时,德中之间的业务并非有来无往。与过去5年一样,2017年德国的采购量占中国机床出口总额的4%-5%,成为位列第五的重要出口国。事实证明,部件与配件、磨削技术(磨床),还有车床和钻床在德国市场很受欢迎。

从订单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工业体系转型尚未完成。2017年,中国从德国订购机床数量再次上升,以欧元计算,上升了11%。这还是在2016年已经增长了25%基础上计算得出的。对2017年需求模式的深入研究表明,2017年前三个季度的活跃状态并未得到保持。第四季度导致上述数据最终下降了5%。显然,议会和总统选举之后,金融融资有所减少,从而抑制了周期性过热。

中国市场体量仍在不断发展

中国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的机床市场,市场总量达到230亿欧元。最近,中国的需求量为位列第二和第三的美国或德国2.5倍。2017年,中国巨大的机床消费量继续上升,增幅达到了6%。此数据是以欧元计算,若以人民币计算,则为9%。

VDW的预测合作伙伴英国经济研究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预测表明,与2016年,尤其是2017年相比,未来几年增速会放缓,但是扩张的过程不会停止。预测显示,从总体经济表现、工业产出和资本投资一直到机床消费量,所有关键统计数据在2018年均会有所增长。尤其是作为双边贸易质量重要指标的机床消费量,经过两年强势增长后,预计仍有6%的显著增长。

2018年德国机床业前景乐观

2018年,尽管政治风险仍然存在,可能会对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增长产生不利影响,但产量仍有望大幅提升5%。去年,德国的业绩创下新高,产量提高了4%,达到157亿欧元。

2017年,德国出口量增加了8%。其中,对美国的出口增加了17%,对亚洲的出口增加了11%。尽管德国对欧洲的出口一直处于较高水平,但2017年仍然有所上升,增加了3%。就亚洲市场的体量来说,跟中国开展的大笔业务占到了德国出口总额的22%。在15个重要市场中,尤其是美国和墨西哥、意大利、法国、奥地利、瑞士和东欧部分地区均大幅增长。在亚洲,德国制造商的增长率达到两位数中段,在台湾市场同样如此,在日本刚达到两位数,而韩国市场的增长率则降低了将近四分之一。据预测,2018年增长率有望达到5%。

2017年,德国进口略微提高了2%。在15个重要制造商国家中,意大利、法国、荷兰和东欧部分地区均出现了衰退。事实证明,其他所有国家交付规模均可提高。初步估计显示,2018年进口量将增加5%。传统上来说,德国管理公司与其国外分公司相互间明确的供应关系发挥着重要作用。

2017年,德国机床消费量略有下滑,减少了1%。2018年,其增长潜力约为5%。在订单预订方面,2017年增长达到了8%且国内需求特别旺盛(提高了10%),为取得鼓舞人心的业绩奠定了基础。2018年1月,需求增长了49%,引起了轰动。国内和出口市场均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过去的最后一个季度(2017年11月至2018年1月)增长达到了35%。

目前数据显示2018年整体形势乐观。尽管全球贸易紧张局势或政见分歧加剧导致增长放缓,但事实证明其在前期各阶段只是造成了严重干扰而已。

未来对灵活性要求更为严格

展望未来发展比回顾历史更加重要。工厂车间数字化和联网会导致工业领域迎来新挑战,但也会带来新机遇。这其中存在重大问题,包括电动汽车和增材制造,这些将成为未来企业运营的决定性因素。

在此背景下,Gerhard Hein先生针对中国电动车未来市场渗透,介绍了一些有根据且可靠的分析预测。他指出:“我们今天邀请各位莅临新闻发布会,想必大家已经注意到关于将来中国新车辆登记构成的相关数据,其按照驱动理念进行分类。我们不妨以乘用车相关数据为例。在国际对比中,我们看到仅由电池驱动的电动汽车普及率很高。但是,拥有优化内燃机或采用混合解决方案的乘用车仍是主流车型。对于设备供应商来说,中国仍是最佳目标市场,对于发动机和变速箱制造商是这样,对于机床制造商尤其如此。”

对于欧洲市场来说,受2030年气候目标的影响,电力驱动(汽车)预计占总销量的21%;美国市场以重型车辆和其他交通模式为主,电力驱动(汽车)预计占9%;(相较于欧洲与美国市场)29%的市场份额(电力驱动)对中国市场是现实的。这里的政治影响主要体现在(保证)大城市的生活质量上。

相反,这意味着搭载发动机启停技术的或轻度混合、全混合以及插电式混合动力的优化内燃机(汽车)仍占到三分之一以上。中国汽车市场持续发展且优化传统驱动(内燃机)和混合动力驱动系统复杂性不断提高,这些大大抵消了全电力驱动(汽车)生产成本的降低(的冲击)。截至2030年,中国市场整体扩张比率有望达到40%,超过3200万辆乘用车。与只使用内燃机的传统驱动(汽车)相比,混合动力技术的生产成本预计会高出约四分之一。生产成本的显著提高以及随之而来的对最先进生产技术的强烈需求指日可待。此外,电动汽车对于高精度生产工艺要求不断提高也会带来机遇。

例如,通过提升部件的耐磨损性来减少在较高速度的情况下,切换驱动模式(由电力驱动转换成内燃机驱动)时变速箱的噪音;电池重量导致对制动系统尺寸更为庞大;涡轮增压器的全面应用。当然,还有电力驱动装置部件制造的生产系统,例如电动机以及高性能电池。

Gerhard Hein先生最后表示,VDW将会对该问题进行广泛讨论,并在2019年EMO Hannover展览会上展示适当的解决方案。EMO Hannover2019将以“智能技术推动未来生产”为主题,于2019年9月16日至21日盛大举办。该主题还表明德国将聚焦工业领域的新发展,重大趋势包括“工业4.0”、增材制造工艺、自动化、人工智能,还有电动汽车,涉及到生产系统效率、质量、灵活性和耐久性方面的常见问题。让德国厂商,尤其是通过向观众展示的多种多样的高精度制造系统组合,帮助实现混合动力驱动面临的艰巨任务。

发布会最后,舒勒(中国)有限公司CEO Oemer Akyazici先生、因代克斯贸易(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宏文先生、埃斯维机床(苏州)有限公司总经理Norbert Wiest先生分别向在座业界人士介绍了各自企业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未来的战略规划。

易搜刀具网 最专业的数控刀具网站 提供极致用户体验,让刀具买卖更容易! www.esitools.com


一周排行
我要买刀具
我要卖刀具
常见问题